海淀區成府路150號,一棟紅磚幕墻的7層建筑低調典雅。初見時,很難想象此地誕生了國內首個超大規模信息智能模型“悟道1.0”,先后孵化出11家具備自主核心研發能力的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并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培養大批人才。這里便是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策源地之一,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不久前,智源發布其“悟界”系列大模型,推動人工智能從以語言理解和推理為核心的“數字智能”,加速邁向與現實環境互動的“具身智能”。
“誰能在這一新賽道率先跑通技術路徑、突破數據瓶頸,誰或將定義人工智能的下一個十年。”智源研究院院長王仲遠自信滿懷。
從開啟中文超大預訓練模型生態的“破冰”之旅,到不斷突破虛實世界的邊界,智源創新活力不斷奔涌的秘訣是什么?“北京市給予我們十分寬松的科研環境,讓我們可以自主決定科研方向和技術路線。”王仲遠的話切中肯綮。
智源的崛起,正是北京加快建設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的縮影。從全國第一個千億參數大模型,到全球第一個通用智能人,從全國第一家人工智能“獨角獸”,到全球第一款光訓練芯片……數不勝數的“第一”,讓北京“人工智能第一城”的美譽實至名歸。
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500億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2400家,獨角獸企業達36家,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與人工智能相似,在商業航天領域,北京亦是全國的執牛耳者。
在銀河航天方舟實驗室里,一張薄如蟬翼的衛星太陽翼引人注目,約9米長的“翼展”經過折疊,厚度竟不到5厘米,“將新型柔性太陽翼與平板堆疊式衛星結合,讓衛星更加輕巧的同時,保證大功率輸出,從而節約發射成本,提高衛星星座組網效率。”銀河航天星座通信系統架構師林廣榮解釋。
當前,以衛星互聯網為主的太空基礎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數萬顆衛星的發射需求將催生萬億元的產業規模。實現衛星的低成本批量生產,成為商業航天“造星新勢力”決勝的法寶。
“要像造汽車、手機一樣,讓衛星從生產線上成批出貨,成批檢測,成批裝入火箭發射入軌。”銀河航天衛星制造工程師孫朋朋介紹,借助裝配機器人、智能設備以及數字化制造等技術,銀河航天衛星智慧工廠打造了100至2000公斤級衛星的完整制造鏈條,具備年產100至150顆中型衛星的能力,讓批量“造星”成為可能。
“乘客”陸續就位,“航班”自然不甘落后。
位于亦莊的“火箭大街”項目正加速推進,在其周邊已聚集近60家星箭相關企業,其中民營火箭整箭企業占全國70%以上。
“我們已完成19次發射,累計將81顆衛星送入太空。”星河動力執行總裁夏東坤告訴記者,通過材料、設計和工藝優化,火箭整箭成本可降低1/5至1/3,進一步提高發射供給能力。
如今,北京已形成涵蓋衛星制造、火箭研制、地面站與終端設備、衛星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擁有超300家商業航天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商業航天百強企業、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均占全國半數以上。它們與航天“國家隊”一起,構筑起龐大的航天產業集群。
在另一條萬億元賽道上,北京不僅跑出了創新“加速度”,更跑出了“中國溫度”。
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的手術室內,借助術銳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泌尿外科醫生王剛正為一名罹患膀胱癌的62歲患者實施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他指尖輕觸,機器人三支靈巧的蛇形臂在極其狹小的單孔通道內靈動穿梭、默契協同。很快,手術便告結束。
這款單孔手術機器人,就出生在中關村醫療器械園。目前,這個園區共研發藥品、器械929款和1251款,分別已上市673款和1139款。
“截至2024年,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達1.06萬億元。今年以來,已有11款創新藥械產品獲批上市,總數居全國前列。”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醫藥處副處長杜肖靜表示,北京的醫藥健康產業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群邁進。
◆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 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 您在寧夏財經網發表的言論,我們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寧夏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
廣告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