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草地植被圖發布 印證青藏高原“變暖變濕”趨勢

來源: 新華網2025-06-21 17:54:02
  6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辦的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圖學術研討會上,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王艷芬教授團隊繪制的《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系圖(1:500000)》發布。該植被圖基于科學對比,揭示了近40年來該區域草地植物群落結構的歷史變化,為青藏高原“變暖變濕”趨勢提供了直接的植被地理學證據。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系圖(1:500000)》發布。主辦方供圖

  近40年來,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發生明顯變化,原有植被圖已難以準確反映當前植物群落結構與功能。2016年啟動的重點研發項目“典型高寒生態系統演變規律及機制”與2019年開始執行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為新一代草地植被圖的繪制提供了新的契機。

  據王艷芬教授團隊介紹,植被圖繪制過程中,團隊基于多元頂極理論,通過整合多源、多時相遙感數據,系統表征了植物群系的結構和生境特征。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有效挖掘并融合了數萬個野外調查樣點、上百個遙感圖層提供的多維信息,突破了傳統方法在復雜高原環境下精準識別和分類群系的難題。相較于傳統制圖方法,更注重植物群落屬性與所處生境屬性的內在聯系,確保了制圖過程的客觀性與高效性。這一創新方法首次在區域尺度上清晰展現了基于群系的草地植物群落結構的空間特征。

  據了解,該團隊共識別出65種群系或群系組,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針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堿草草甸和線葉嵩草草甸這5個群系分布最廣。通過與之前出版的1:100萬《中國植被圖》相比較,這項研究發現了青藏高原近40年來植被結構變化。具體而言,高寒草甸在草地中的占比從50%大幅上升到69%,有力印證了青藏高原正在變暖變濕的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于貴瑞表示,該研究在組織方式和數據源上做出了創新,把遙感地面調查和歷史數據融為一體,特別是在具體的預算過程中,把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融匯到其中。無論是數據集制作過程,還是在技術上,相比傳統的做法都有很大進步。

  在1:50萬草地植被圖提供的數據基礎上,可助推開展其它方面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傅伯杰表示,未來要進一步深化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變化及其效應的研究,深化對這種機理的認知,加強對生態環境朝哪些方面變化的研究。

  1:50萬草地植被圖的發布,標志著青藏高原生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為未來進一步探索該地區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屏障功能變化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new003
我要評論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您在寧夏財經網發表的言論,我們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寧夏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

寧夏財經網廣告服務中心

廣告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