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車港鎮南湖紅菱種植基地內,采菱工人在水池中勞作。秀洲區傳媒中心供圖
傳統菱角上市時間大多集中在7月至9月,南湖紅菱為何能在初夏搶先登場?這背后,是百年菱鄉的科技致富經。
與常見菱角不同,南湖菱渾圓無角似元寶,因其皮薄肉厚、清甜可口聞名。秀洲區油車港鎮是南湖菱主要產區,栽培歷史長達800年。近年,當地創新培育南湖紅菱、南湖早菱等早熟品種,“錯峰”采菱助農增收。
“以前最早到七月半才有頭茬菱,如今已有菱了,農業科技發展得太快了!”油車港鎮池灣村的南湖紅菱種植基地內,幾位采菱工人介紹,大棚里的頭茬南湖紅菱5月底已開始采摘,當下供不應求,而傳統露天南湖菱要到9月才能上市。
“采菱是有講究的,我們只挑選成熟的紅菱采。剛剛采下來的紅菱,帶有一股子露水氣,可以生吃,煮熟后軟糯可口。”南湖紅菱種植基地管理人員張海生說道,南湖紅菱不僅顏色特別,營養價值和經濟效益也比普通南湖菱高,吃起來口感更粉糯,首茬市場價每斤能賣到20多元人民幣。
曾經,傳統南湖菱銷售期短,集中上市后對價格影響大,豐產不豐收現象時有發生。2020年,嘉興市農科院與油車港鎮合作研發培育的“南湖紅菱”正式發布,成為市面上唯一一款菱殼為紅色的無角菱品種。
南湖紅菱形似元寶,色彩鮮艷。秀洲區傳媒中心供圖
同時,防蟲燈、進水閥和氣象監測等現代化的種植設備以及大棚促早栽培技術,讓種菱環境的溫度、濕度都能精準調節。因此,南湖紅菱不僅擁有高顏值,還獲得了生長“加速度”,成熟期提早3個月左右。
農業技術與傳統菱業融合,不但帶來更高經濟收益,還是一筆劃算的“生態帳”。
該地嘗試將菱角從湖蕩散養轉變為大棚精種,不僅解決了粗放式種植帶來的水體污染、品質不可控等問題,還讓綜合生態種養成為現實,為菱角種植增添附加值。
“南湖紅菱不僅為村民帶來了勤勞致富的新路徑,也為我們打造美麗鄉村提供了新思路。南湖紅菱種植基地將被打造成一個集種植、觀賞、鄉村旅游于一體的‘菱塘葉色’農業景觀,助力鄉村振興。”池灣村黨總支書記徐平華期待地說。
如今,南湖菱已不再局限于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成為油車港鎮的一張文化名片。
采菱人在大棚中勞作。秀洲區傳媒中心供圖
該鎮勝豐村依靠農民畫優勢,打造“菱瓏灣”景區,將南湖菱種植、采摘體驗等項目與美麗鄉村點位串珠成鏈,每年吸引游客數萬人;在推動南湖菱畫、南湖菱歌等傳統文化項目推陳出新同時,油車港鎮引入文藝創作者、企業等助陣,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夕陽西下,采菱人的菱桶在池中蕩起層層漣漪。南湖紅菱的采摘之旅將持續至10月,不斷拉長的菱角“豐收脈絡”,見證著傳統農業的蛻變與新生。
◆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 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 您在寧夏財經網發表的言論,我們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寧夏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
廣告熱線: